9/25/2007

邂逅中秋前的露天音乐会

无精打采的打食堂出来,路过永谦学生活动中心。有小提琴响起。我并没有在意,继续机械的蹬着自行车。1秒后突然意识到这是一段挺熟悉的旋律,非常优美略带哀伤的旋律,只是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好像是圣桑《动物狂欢曲》里的《天鹅》选段。我停下了车。转过头去看,原来那边永谦广场上有一堆人,看上去像是露天音乐会。我本打算就在路边听听就走,但那人拉的的确不错,旋律很美,好久没有听了,我干脆推车过去,上了广场。

人并不多,大约百来号,围了一个圈,中间有个男生在拉小提琴。抬头看见一个横幅,原来是学生自己办的庆祝中秋的音乐会。

恩,不对,《天鹅》主要是优雅,这个里面明显感觉到一股思念的愁绪,恩,应该是马斯奈的,不是《朱尔的哀思》大概就是《沉思曲》,后来回去找出来听了一下,果然是《沉思曲》。

昏暗的灯光,舞台前方天空上的一轮尚未圆满的明月,小提琴低回婉转的倾诉,我渐渐打消了听两下就走的念头,喜欢上了现场的感觉。

接着是一个女孩子拉二胡,《万马奔腾》,虽然不懂音乐,但我也能感觉到女生模仿马蹄声,马的嘶鸣还是非常惟妙惟肖的。二胡本是胡人的东西,又拉这样的曲子,心里突然迸出一个想法,成吉思汗时候的蒙古人腰挂血淋淋的人头肆虐沙场,那么野蛮,尚且“奚琴本出奚人乐,奚掳弹之双泪落”,我在这儿附庸一下风雅,释放释放情绪那也是应该的。

然后是手风琴。好久没现场看见有人拉手风琴了,只记得这是小学音乐课上用得最多的乐器了。曲目不太了解,看着那人一边拉,一边用脚打拍子,很自然的想象到俄罗斯的白桦林边上,一群年轻人一边拉手风琴一边跳舞,,,

之后好像又是前面拉二胡那个女孩换了套衣服出来,不过这次是琵琶。这个女孩长得很一般,不过一把琵琶抱在怀里,突然感觉有一种风情从她身上自然而然的冒了出来。以前看电视没有这种感觉。以前也不喜欢琵琶,对弹奏打击类一向不感冒。这次听得倒有感觉,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但弹到急处,的确感觉自己情绪也为之一动。于是想到,难怪以前妓女都弹琵琶,难怪《飞天》抱着琵琶飞。

琵琶之后搞了个互动节目,让大家说说杭州的爱情故事,说到的发俩月饼。有个计算机学院的说了白蛇,主持人问他,白娘子和许仙在哪儿相遇,他答得倒妙,“很多地方都相遇了”。然后他还说到了苏小小,苏小小的油碧车。我听到这儿当时就哀我族类了,痛感计算机的男生多有附庸风雅的毛病,能说到油碧车,这丫十有八九敲完代码就看古今风流事。然后有个女孩子说到梁祝。然后就没有人再说出什么了,听主持人口气,似乎还有,不过她没说。我想想,似乎也想不出来了,难道是“三生石上旧精魂”的三生石,可那是俩爷们啊。不过话说回来,情人一词,古代不论中西都不仅仅指男女。

节目是个引子,引出了小提琴的《梁祝》,拉的是其中的主旋律,现场听很不错。

然后是一个女孩儿对着明月抚了一曲《渔歌唱晚》。以前并不喜欢这曲子,这次一听她抚了个开头就喜欢了。东坡的那句“咏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此时很对景儿。一曲终了,后台的爷们似乎正在聊天,忘了上台来抬这古筝,只见这女孩子把古筝从架子上退下,硬是抱了起来走到后台,快到后台时才有个男生出来接着。

手风琴又出来了一次,没什么太大印象。

然后又搞了个观众参与节目。唱跟月亮有关的歌,有唱“月亮走我也走”,有“弯弯的月亮”,还有个男生拿着手机对着麦克风,让他一个广东的女同学唱了首《城里的月光》,现场来了个小小的高潮。最搞笑的是有个小男孩出来说也要唱,主持人问他唱什么,童稚的声音坚定的说“月亮之上”,于是,众皆绝倒。

节目之后大概是一个男生吹西洋长笛,看着他向右前方微倾着身子,右脚轻轻的打着拍子,和那幅《吹笛少年》很像。

最后是5个人集体二胡演奏《赛马》,和《金蛇狂舞》一样是我比较喜欢的喜庆曲子,不过觉得除了喜庆以外,并不对今晚的景,还不如来个《二泉映月》。

骑在车上很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学个乐器,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哎,,,否则,没事摆弄摆弄乐器,不仅释放心情,还可以唬人。想想古人,中秋赏月,歌酒诗赋,从这次现场感受看来是不错的。据说李贺就能自己谱曲,经常给自己的诗配乐,所以他的诗的名字多带个“歌”字,经常带着歌词和曲子去找妓女演奏,相当于当代的罗大佑,谢霆锋之流。宋词什么的,其实就是流行歌曲的歌词,不过现在曲子没了。其实这些现在看来高雅的东西当年完全是人民的生活的一部分,凡有井水处既有歌柳永词。看看咱们的先人,玩都玩得比咱们牛b。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