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2007

也谈中国人的“清官情结”

逛天涯发现有贴中国人的清官情结实质上是一种病态,忍不住也顶了一下,就顶出这篇jjyy的东西了。

楼主说“猪狗不是主体,永远是人的财富,是客体。故他们仇视贪官,热爱清官的心态可以说是因为它们畜牲的身份使他们无奈只能这样。但是人如果是这样就只能解释为智商问题了。”

“智商”这个词,很模糊。如果说是大脑的一种潜质,中国人的智商不一定就比西方人低。我听说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即使是原始部落的人类智商也和我们差不多。那么,楼主的意思又是不是指认识水平呢?像黑格尔所指出的,中国人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缺乏主体意识。这个意思也许比较接近楼主的意思。

那就谈谈我的认识。谈清官和贪官,应该先谈官和民。说清官好,贪官不好,这是缺乏反思的。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官和民在中国的语境中已经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了。不管是说“父母官”,还是说“为人民服务”,似乎都在暗示我们官和民是两个不同的但有密切关系的实体。君子和小人(民),很早就是两个并行的概念了。这个区别太重要了,如果承认这是两个平行的概念,那么两者的关系只能是施恩和拥戴,施暴和反抗。在这个关系中,拥有权力的始终是官,这个权力是自上而下来的。因此监督权也就不是自民而来,而是自官的最高级,皇帝,而来。自己监督自己,要不出问题,难。看看中国历史吧,虽然钱穆先生指出了中国政治是在逐步演进的,但这非质的演进掩盖不了中华帝国2000多年来该死的循环的事实。而按社会契约的说法,人的自然状态是自由的个体,为了共同的利益出让自己的权利形成契约,也就是放弃自然自由获得契约自由;如果社会契约遭到践踏,每个人就放弃协议的自由,收回其自然的自由。也就是说,最开始只有 “民”,并没有“官”和民对立,“官”是“民”选出来按照协约行使权力的。

再来说说清和贪的问题。我以为不要把官放在民的对立面,首先要看作跟民一样,他也是人,官也有七情六欲,有大多数人都会有的缺点和优点。对于一个人,你不加以有效监督的给他偌大的权力,让他手里拿着成百上千万的 RMB,你又要让他不贪,这可能吗?让别人做圣人,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别看咱们骂起贪官来个个似乎都是半个圣人,让你去了那个位置,我看也不定保得住不贪。反正我是不行的,给我这样的权力,又不监督我,老子第一个贪,我自认为个人品行还算中等以上。中华帝国自秦以来,大部分的官都是自民出,为什么一当了官就变了?难道是中国人的素质问题?再说,一个官不贪,很难在官场立足。不贪,上上下下很多人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失,很多老婆等着买的衣服,很多孩子等着要的玩具和男人的尊严就被清官这Y的给弄吹了,人家能不恨他吗?反正换作我,我第一个或者跳出来或者背地里骂他娘。好,你不贪,老子就脚下使畔子,叫你当不了这官。不贪,上司就怕了,这Y想干嘛,野心看来不小啊。当年李世民的爸爸李渊还是唐国公的时候,别人告他有异志,李渊知道了,赶紧养晦。我不知道邓说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方正这位国公爷是开始收贿赂了。做官跟做人一样,做人首先得活下来,活着就什么都有希望,像《芙蓉镇》里姜文说的,要像狗一样活着,中国人一直就是这个观点,“好死不如赖活着”,那么做官呢,也得先当下来才行啊。什么,客官你说海瑞怎么行?那我问你,张居正屁股不干净,但你说张居正的功劳大还是海瑞的大?你说海瑞不是被排挤吗?那我问你,海瑞为什么不先做上去再来一展宏图呢?你说不能以整个官僚系统腐朽来为个人的腐朽辩驳?那我问你,一堆清官就等于好的官僚系统吗?为什么清一色清官的官僚系统从来没出现过,无论中西?这只能说明这样定义下的系统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它或许将来会使合理的),因为它居然没有取得现实的力量来实现它自己。而且关键在于,个人品行问题和体制问题不是一个问题。把这个搞混,要么是认识问题,要么就是玩弄权术,故意掩盖问题。

楼主暗示中国人的“清官情结”是因为缺乏主体意识,就是自我意识的水平还不高,对“自由”这个概念的认识还很低下。这其实就是西方民主思想。这看来是主观认识问题。但是,一个中国人有,这是主观问题,许许多多中国人代代都有,这就是客观问题了。如果仅仅把人的认识归结为智商问题,那就什么都不说了,人生笨了还有什么办法。不过,既然楼主去了民主国家就改变了认识,我想我也有希望了。我想,认识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人在改造(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改造(认识)了自身。一定的认识是在一定的实践中形成的。脱离了认识的实践根源,从西方搬过来概念是没有根的水。黑格尔对中国历史和哲学评价都不高,说中国只有一个人自由,又进一步指出,其实这一个人也不自由。这的确是一针见血,虽然我不想承认。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我们应该寻找背后的原因,物质的、历史的原因。

而且,我们可以按黑格尔所说“凡现实的都是合理的”来考虑这个问题。中国人的“清官情结”,我想很早就有了,《诗》说“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大概能折射出一二来。在那个时候,这个“情结”算不算落后呢?我看不见得。马可波罗曾经赞美了中国官员的精明和廉洁,认为西方不如东方。这大概可以侧面表明,清官在中国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清官情结是有合理性的,这个情结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也曾经是世界上很先进的东西,也是有合理性的。虽然它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失去了合理性,是应该被消灭也正在被消灭的“非现实”的东西了。因此,我们不能以为现在不“合理”的东西曾经也是不“合理”的,正如我们不能“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说明今天的卑鄙行为是合法的”一样。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去搞清楚这个情结曾经的合理性和现在的不合理性,它产生和现在被指责的社会根源。这个根源我认为跟中央集权有关。

华夏大地很早就建立起了一个比较稳固的中央集权的帝国,这个国家的特点就是一与多,一个皇帝和其它人。这一个人拥有天下,“家天下”,其它人什么都不拥有,所占有的都是这一个人的赐予。(中国没有私有制。)但是皇帝一个人管不了这么大个家,于是皇帝赋予权力给官员(政府的官员是逐渐从君王家臣演变出来的),由官员来管理这个家,管理群氓。人民是没有权利的,也没有土地,(《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华夏的不成文宪法。不要说地主有地,没有宪法保护的。)人民拥有的权利都是皇帝赋予的,是自上而下赋予的,而不是自下而上转让来的。在这样的社会下,产生“清官情结”是很自然的,产生“民主”思想则是很难的。没有私有制的国度产生民主思想,没有听说过。这个情结和这个社会是一致的。

这样的帝国曾经是很先进的,也是很得人心的。(想想为什么楚霸王不得人心,因为封建制已不得人心)。这个帝国的产生和它能够维持2000多年,这中间的原因太复杂了,不是我这个水平能搞清楚的,但我觉得有两个因素是产生中央集权和维持中央集权的政治形态的主要原因。这就是:治水和抵抗蛮族。

这两件事从古到今,都是要调动整个华夏民族的人力和物力来完成的。这么大的系统工程给中国带来的最重要的两个东西就是,成熟的官僚系统和训练有素的军队。抵御蛮族,从黄帝和蚩尤的斗争就开始了,现在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当然提法变了。治水,咱么可以看看大禹治水。为什么大禹之后就出现了第一个王朝?为什么要到这个时候才出现?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治水给中国人缔造了一个初步成熟的官僚系统和军队。大禹那次治水,一定是一次全国性的水灾,至少南方灾区一定到了浙江,据说杭州的名字和大禹有关,大禹据说死在绍兴,越人据说就是大禹的后裔。这么大的灾害,就是98洪水估计也比不上,在那个时代要治理这样大的灾害,不锻炼出一个庞大训练有素的官僚系统来开展这个系统工程恐怕是难以想象的。而且这个官僚系统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力,才能快速有效的调动一切资源。另外,再来想想在98抗洪中的主力军是谁?是解放军。那么反过来推,在那个时代,进行抗洪的群众们在抗洪过程中很有可能被训练的十分有组织,这样的人群很容易投入战争。在地理知识上,经过这次抗洪,庞大的华夏版图一定第一次开始清晰了,关于华夏的地理知识一定获得了一次飞跃,这些知识对于一个要中央集权的国家可是相当重要啊。在政治上,经过这次治水,大禹的功绩和威望,恐怕只有黄帝才能和他相提并论了。这一切,都为中国政治的早熟准备了最重要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和民众的二元关系很容易建立起来,哪怕以前的权力是自下而上赋予的,现在一切权力都收归了那个皇帝,然后再由他来统一安排,分配。另外提一提后稷也是有必要的,治水的根本目的除了生存,更多的情况下是为了灌溉。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农业知识、技术和工具的改进对于提高亩产量是十分重要的,而亩产量直接影响人口,人口多少是衡量国家富强的极端重要的指标。周的祖先是后稷,后稷就是农官。周是一个重视祖先的民族,后稷的后代也差不多都是农业技术的专家。后来的公刘似乎也是。也就是说,君王还担当着生产指导专家的地位,这是关乎民生的事。另外,灌溉是农业的命根。但是灌溉除了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人事问题。比如《平凡的世界》就讲了一件上游县把水库一关,下游就没水喝了的事。因此君王还得居中调节各种人事矛盾。

所以在中国谈西方民主,谈私有制,先不说抵抗外敌的问题,首先就得考虑如何解决水的问题。治水的问题牵扯很多,最敏感的就是地方和中央的问题。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谈不来。

说了咱们的情结,大致也提提西方民主吧。西方民主的思想产生于基督教日耳曼世界,但追本溯源是希腊文明。相比中华的大河文明,希腊文明主要的是海洋文明,有很强的商业味道。所以谈古希腊就会发现,古希腊的地域是变化的,西到西班牙,东到小亚细亚,北到黑海北岸,南到埃及,都在某个时期曾经是希腊世界的一部分。商业社会中,私有制和法制就比较容易建立起来。商人多,势力大,确立私有制是比较容易的,私有制确立,基于私有制的法制就容易确立起来,因为是基于私有制的,所以比较能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民权的概念就容易建立了。中国战国也出现过发达的商业现象,为什么中国没有走上这条路呢?我想这还是和咱们这个大河大江以及因此早就建立起来的政治思想有关。而希腊能发展出民主的概念,也和它的城邦制紧密关联。这些问题很大了,我没有这个能耐,只不过提出自己的猜测罢了。

反正呢,楼主揭示的“情结”问题和指出的认识上的缺陷,我都是赞成的,但对于“病态”一说不敢苟同。凡事皆有因。而且,我觉得这个问题细究起来,实在不是个小问题,要牵扯出大问题,是个要考虑中国历史很多方面,要对比东西差异才能给出满意答案的。希望有识之士能出来一解小子之惑。

订阅到抓虾

4/16/2007

苏州游记

苏州园林名气很大,所以这次部门组织旅游,在候选方案中选了苏州,结果苏州如愿胜出。不过两日游下来,除了拍了不少照片,没有太多感觉。在虎丘碑林一个劲拍照的时候,小酷就说,别装了,你懂吗,我回头摇了摇头,继续拍。看不懂,我,我拍下来,我百度去。不过这次得出一个教训,千万别装,以后再有去这种文化景点的地方,一定要仔细考虑了。我看园林,园林看我,真的是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认识谁。为了表明自己去过了,这里贴些照片出来。一边百度一边贴,学点文化知识。

城市印象

水乡_1
水乡_2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专门游苏州城,但已经体会到水乡二字。古城也保护得好,这点比杭州好。也许是没怎么体会过这种水乡的感觉,所以见到后特别的有感觉。夏天蚊子估计会很多。不过发现苏州的水质很不好,这两张算好的了,看见过非常恶心的,黑糊糊的。

老街
古城街道
老城区的街道很窄,不过绿化不错的。那种老巷很久不见了,大家挤在一起,蛮有人情味的。

公交站
公共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和公交站台也做得古色古香的。

拙政园

园名取意于西晋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把种菜都比作从政,也特矫揉造作了吧,而且我看还有一肚子的怨气呢。拙政,不善于政治?左边小门上是疏朗,右边是淡泊,煞费苦心取个名字拙政,我看不出一点淡泊和疏朗,看到的只是心机与怨气。修这么大个园子,关起门来顾影自怜。这人品,不见得就比整他的东厂公公们好多少。恩,rpwt。据说园子的设计师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

借景

据说这园子和曹雪芹很有些关系,大观园和这个园子颇有相似的地方,但我是不喜欢。虽然曾喜欢看红楼,但也不喜欢里边写大观园的段子。繁琐。

拙政园作为私家园林真的很宏大,理解它在建筑上的技巧和文化上的内涵,对于我这种搞IT的人,实在太难,所以也就没什么太多的印象。不过对其中借景的一段有些好感,我已经忘了这是园子的哪个地方了,名字都雅得我记不住。那塔本来不属于这个园子,看上去倒自然而然的在园景之中,但又远在葱茏之外,让人把不住它的真实身份,一时气象斐然,视野一下子打开,园子给人的一丝憋闷的压抑感刹那间也没了。

民俗博物馆

出了拙政园还有些时间,就逛了逛民俗博物馆。这个馆的南部原为贝家祠堂,这个贝家就是贝聿铭的贝家。北部是王家祠堂,不清楚哪个王家。
民俗博物馆一处

这个建筑好像是北边王家的,中西合璧,很不错。特别是柱子,很好看,有点像希腊神庙的那种。

民俗

这是民俗展览中的一景,模型做得好,特别是小人做得栩栩如生,让我想起了《茶馆》。因为没有三脚架,所以不敢把快门开得再慢些,否则太糊了,所以有点暗。

虎丘

虎丘山不高,却很多人文古迹,这一点与杭州孤山类似。

刚进虎丘就有个断梁殿,据说很有技术含量的建筑,因为没有梁。恩,不懂。断梁殿后有梁漱溟先生的书法,没有认不到的字,不容易啊,所以赶紧拍下来。上面四个大的是“含真藏古”,小的是“顾恺之《序略》记虎丘山水语,含真藏古,体虚穷元。因书四字为胜迹存真。乙丑年十一月,梁漱溟并识。时年九十有三。”至于意思嘛,不太明白。什么叫体虚穷元?梁先生好像是个新儒家,有点复古味道,为人正直,敢说真话。当年和中#共一起开会,敢直接站出来批评老毛,立刻被大会上其余人强烈指责,你Y的居然敢xx我们伟大!领@@袖&。记得以前翻老毛文选,发现毛亲自对梁批判过的。还听说梁和冯友兰是老北大同学,文\革后冯友兰办90大寿,设家宴请了任继愈、张岱年、李泽厚等,也请了梁,梁没去,托人带了个信过来推辞,大意说,北大旧人惟你我二人,但足下曾谄媚江@青,所以不愿意来。冯虽然感到羞辱,但也对梁的耿直深感敬佩,复函说:“非敢有憾于左右,来书直率坦白,甚为感动,以为虽古之遗直不能过也”。既然说冯谄媚,梁在文=革一定是挺过来的。看着这四个字,梁恐怕是在总结自己的一生。做到“真”,难啊。冯的心胸,也让人钦佩。斯人远矣,独留我等鼠辈高山仰止。

试剑石

出了断梁殿,好像就是憨憨泉了。说有个憨和尚拿着扁担在这儿掘出了一眼井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工夫深,扁担也能挖得深。再往前是试剑石,据说是干将莫邪剑成之后,吴王试之。后来始皇帝又试之。石头上写着“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小篆的秋偏旁和简体是相反的。这首诗没什么意思,格调太低,千古名剑去砍区区赵高,太浪费了。不过很奇怪,难道阖闾死的时候没有把干将莫邪埋在不远处的剑池下,最后让始皇帝给得了?据说扁渚、鱼肠等名剑就在剑池下。还有个疑问,记得三王墓的故事里说的干将不是为楚王铸剑,怎么这儿有时吴王?回来百度了一下,发现吴王的这个版本出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说的是阖闾使干将铸剑,干将是吴铸剑名师,与越过欧冶齐名,他“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但是金铁总是不化,于是其妻莫邪“乃断发剪爪,投於炉中”,于是“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干将藏了阳剑,献了阴剑。至于楚王那个版本,是干宝《搜神记》里的。估计干宝受了这个传说启发,创造了眉间尺这个人物,这也许是第一个武侠小说人物吧。后来鲁迅又重新写了这个故事。

过了试剑石,就是古真娘墓。

古真娘墓

真娘和苏小小齐名,是个卖艺不卖身的名妓。据说本姓胡,安史之乱落入青楼,不过卖艺不卖身。有个男青年王某,花了大笔银子给老鸨,要和胡睡觉。胡没有办法,就自尽了。王某被震撼了,发誓不娶。我想真娘的自尽当和宋明理学之后的什么“失节事大”不同,唐很开放,女的都可以穿半透明装露半个胸上街。而且胡这个姓,可能本是胡人。所以我觉得真娘应该是另有想法的。其实本来可以不这样,她可以要求王某先给她转正,然后再上床。真娘的个性十分让人敬佩。不知道为什么叫真娘。可能是艺名。真娘墓边的对联是“半丘残日孤云,寒食相思陌上路;西山横黛瞰碧,青门频返月中魂”。说实话,这个对联软不拉叽的,与真娘的性格完全不配。比起西陵桥畔的苏小小的就差远了,“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从断梁殿到这儿,不是“古”,就是“真”或“憨”,莫非这就是含真藏古?不远处就是千人石,传千民工匠被夫差毒死,石头上现在还有红色印记(我没看出来)。再远点就埋着吴王阖闾和一千名剑。不知道真的假的

剑池

花1
第三泉

这一路还有很多花卉展览,拍了一些,这是我最满意的一张微距。

千人石旁边有陆羽所谓第三泉。这水脏的,哪里看得出是第三泉。游泳我都嫌。看来徒剩虚名了,哪里还是当年可以沏天下名茶的水啊。

云岩寺塔
再往上就是与杭州雷峰塔齐名的云岩寺塔了。为了拍这个塔费了老鼻子劲,终于在较远的僻静的地方找到个好的角度。塔附近还有个雪浪亭,上面有于右任题的对联:登高邱而望远海 倚长剑以临八荒。于右任,名字好像听过,查了一下,是国×民~党元老,参加过辛亥革命,是个书法家,以草书成名。果然气势不凡。过了塔往北边走,人比较少,安静多了。
雪浪亭

塔下不远有个堂,堂前一个小园子,很幽静。这个堂叫什么名字已经忘了,没注意。倒是堂前的对联写的张牙舞爪的很好看,就拍下来了。字认不全,后来百度一下全了,写的是,云梦气吞八九,沧溟水撃三千。


瞎逛着到了望苏台,旁边就是五贤祠堂。进门前抬头看见四个字:旷代风流。心里嘀咕,这个名头大了点,看看都是谁。进去里边有五个人的画像:唐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和宋王禹儒、苏轼。前三个当过苏州刺史,王禹儒任过长洲县令,东坡晚年寓居苏州。五人都为苏州做过很多实事。堂前有两幅对联。一是:朝烟夕霭,诸岚收万象之奇,公等文章俱在;雅调元衿,异代结千秋之契,谁堪俎豆其间。二是:天下苍生待雨霖,古来贤守是诗人。

五贤堂联

个人喜欢第一幅。文章我理解为不仅指普通的文章,更指五人为苏州做的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样的文章写在了老百姓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虽然咱们不知道是谁做的,但这些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就像虎丘的山塘,杭州的苏堤、白堤和杨公堤。“契”我理解为交友、同心的意思。因为都有为老百姓做事的心意,五人虽然不在一个时代,但因为这同样的心意聚在一起,惺惺相惜。

不喜欢第二幅。其实两幅的意思是一致的,反映的都是非现代的官民思想。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心怀感动了,但这背后的思想已经是不合时代精神了。不过我觉得望苏台和五贤祠紧挨着,一定是设计者故意的。已然作古的五贤有的是什么心,就是望苏。对比望苏台和拙政园,差别又何止是海拔上的几十米。

如猴
再往下走,看见某堂前(名字没注意),有一个石头,很像猴子,拍之。

再往西是一片树林,游人不多,环境清幽,看见一块石头,写着“和靖读书台”,旁边有石桌。我想,夏天会掉毛毛虫,怎么读书啊。这个和靖不了改啦,百度发现不是杭州孤山那个写“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林和靖。读书台不远处有个屋子,叫“三畏斋”,有对联“松风虚夕响欲问台何处,云月暝山居何人更读书”,也就是劝学之类的。

和靖读书处

垃圾桶


在这儿无意间注意到垃圾桶上的分类是有机和无机,而不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恩,这样好,我一直分不清什么是可回收的,什么是不可回收的,所以都乱扔。

再往西是一片竹林,竹笋老长老长的,竹林尽头是一片茶园,其间有间小屋,名字很美,叫云在茶香,对联也写得很美:云带钟声采茶去,月移塔影啜茗来。

云在茶香
静2

我们都是木头人

回到刚才像猴子的石头那个地方继续往北,过了吴分楚胜牌坊,就看见了北门。一座石桥横跨过小溪,两岸摆了不少花卉。那些蓝色、白色的花和红的、黄的杂在一起,冷暖相间,很是好看。还有几个木头人,恩,就叫做我们都是木头人吧。

在桥上拍了两张小溪,自我感觉还不错。不过想了半天没想到一个合适的题目,姑且叫做静吧。

缘溪行,回南门,途中又拍了一些。


静

留园

留园比较小,亭台楼榭等元素比较集中,相对拙政园我更容易把握一些,所以就偏爱留园。而且留园的名字也好,既是刘的谐音,又有流连、留恋之意,虚实融合,我喜欢的风格。

留园一角

冠云峰

尔等鹰犬
这里是留园一隅,具体楼台的名字忘了,哪记得住啊。感觉格局紧致而不乱。

留园的假山怪石很多,特别是这两张不错。左边一个似鹰,一个类犬,相映成趣。也有人说那个鹰单独看像老人,没看出来。右边是留园著名的冠云峰,与西湖边的绉云峰齐名。那个冠云峰是ps过的,亭子那儿老是有人,没办法,只好用ps去掉,仔细看能看出很多痕迹来;然后就是水面本来还有个垃圾袋子,也被ps掉的。




下面是照片集的地址,现在flickr每个月可以上传100MB,很难塞满了。拙政园虎丘民俗博物馆留园苏州


订阅到抓虾

4/05/2007

死了一个同学

今天是清明节,如果不是前天的一个梦,我不会知道今天是清明节。本来这会是普通的一天,突然得到消息说一个同学死了。我简直不敢相信,现在我也仍然怀疑是不是仅仅是同名而已,虽然知道消息来源是可靠的。

这个同学是在某国际知名的我国的一家电信设备厂商做海外销售的,人挺认真的,听说是经常长时间加班所致,具体原因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他是一个很上进的人,毕业前还和我一起上过学校刚开设的创业课程。

IT累死人已经不是新闻了,但发生在自己身边,一个不久前还送我离开wh的兄弟,突然之间,说没了就没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是震惊,是恐惧,是悲哀,是同情,所有的感受混在一起,我找不到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明确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一个人,说没了就突然没了。

我对他谈不上非常了解,但我知道他母亲还健在,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会是怎样的悲哀啊。我也经历过失去亲人的悲痛,但在悲痛之后,还有新的生活在等着我去开始,而对于一个年老的母亲,孩子就是她的整个生活和生命。

跟小酷说了这个事,小酷发个消息来说,“人生来去匆匆,到底是为了什么啊。呵呵”。我知道后面的“呵呵”是并不能否定掉前面的问题的。我们总是在回避这个问题,我们总是以现实的理由来否定这个问题的意义,我们也曾装的很洒脱,但这个问题却依然像一颗小小的尖锐的刺扎在心头,虽然时间一长,我们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一旦有什么把它触碰,我们的心就重新开始阵痛。

前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是死去的亲人来托梦,我以前是不相信鬼神的,但这个梦非常怪,内容和时间都十分的巧,我觉得用潜意识也不能解释,似乎只能说明一种神秘力量的存在。所以我认为这应该是托梦。哦,如果死去还有一个世界,但愿兄弟你过的开心。

哦,但愿那个世界不会有原始积累吧。如果世界精神的前进真的“以万物为刍狗”,我就欣然于做刍狗吧。

因此我给这篇纪念文章取了这么个题目,记得有人说过,在中国,死个把人是不算什么的。都是刍狗。

后来在图像所的bbs上看见有帖子在讨论了。有人问死的是图像所的哪届学生,有个人回帖“这不就是我吗?",立刻有人批评他乱开玩笑,这个人立刻申辩说他没有开玩笑。我想他也许很深刻,我又想到那句话,“不要问丧钟为谁鸣,丧钟为你鸣”。


订阅到抓虾

4/04/2007

关于哲学(1)——读黑格尔(2)

哲学在哲学科学体系中;哲学的前提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总体分为三部分:

“1. 逻辑学,研究理念(the logos)自在自为的科学。
2. 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哲学。
३.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

从黑格尔的体系来看哲学,哲学是精神哲学的第三个阶段,绝对精神,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哲学扬弃了它的异在,作为自觉的意识回到它的真纯自身,以纯粹思 维 的形式把握自己的整个过去,即扬弃过去。而这认识的结果就是体系的开端:逻辑学,也就是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部分。恩,这个体系仿佛是一条咬着自 己尾巴的蛇。

这里,顺便简单谈谈黑格尔哲学的开端。黑格尔的逻辑学从纯存在或纯有(pure Being)、无(Nothing)开始,到最后的绝对精神,俨然就是一部理性化的创世说,黑格尔仿佛是理性的推导出世界是如何从一个纯粹的空无(纯有和 无)中诞生的,恩,好像无中生有。哦,这是我曾经的误解。黑格尔在他的体系中还有一个绪论部分,这个部分就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步著作《精神现象学》,马克 思称它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精神现象学》的所达到的整个结果就是逻辑学开始的前提,

“在 我的《精神现象学》一书里,我是采取这样的进程,我从最初、最简单的精神现象,直接意识开首,进而从直接意识的矛盾进展逐步发展以达到哲学的观点,完全从 意识矛盾进展的历程以指示哲学观点的必然性。(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当那书出版的时候,我把它当作科学体系的第一部分。)……因为哲学的观点本身即是最丰 富最具体的观点,乃是经过许多历程而达到的结果。所以哲学知识须以意识的许多具体的形态,如道德、伦理、艺术、宗教等为前提”。

因此,事实上,哲学在开始时思考时,这个对象已经在那儿了,而且这个对象是具有丰富内涵的,问题只是哲学要求进一步用概念、用范畴去把握这个对象,而在开始 的时候,思维还没有展开自己,还没有任何范畴可以用来去规定这个那个最开始的范畴,所以那第一个范畴,只能是一个给定的直接的东西,是个完全无规定性的东 西。当初我没有从整个体系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就很奇怪开端怎么是一个完全抽象空无的东西。

说黑格尔的整个哲学科学体系是一部创世说,也没有错,不过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从混沌到有序,而在开始时,世界或上帝已经在那儿了。

哲学被放在整个科学体系的最后阶段,还可以看看黑格尔的这一段话,这段话比较形象,是歌德《浮士德》中那句名言,“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唯有生活的金树是常青的”,的哲学版,

“关于教导世界应该怎样,也必须略为谈一谈。在这方面,无论如何哲学总是来的太迟。哲 学作为有关世界的思想,要直到现实结束其形成过程并完成其自身之后,才会出现。概念所教导的也必然就是历史所呈示的。这就是说,直到现实成熟了,理想的东 西才会对实在的东西显现出来,并在把握了这同一个实在世界的实体之后,才把它建成为一个理智王国的形态。当哲学把它的灰色绘成灰色的时候,这一生活形态就 变老了。对灰色绘成灰色,不能使生活形态变得年青,而只能作为认识的对象。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到黄昏到来,才会起飞。”(《法哲学原理》“序言”p13, 以后简写 法)

黑格尔把哲学比作密纳发,即雅典娜,的猫头鹰,就是说哲学其实就是绝对精神对自己的思维地认识。黑格尔所要反对的是那帮自诩聪明的教导家们在一旁对这个世 界指指点点,教导我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样的哲学仿佛像导师一样走在我们的前面,指导现实。哲学不是脱离现实的空洞幻想,不是把自己的私欲掩盖起来的 “应当”,哲学所要认识的是现实。而理念(the logos)就是现实。当然黑格尔关于哲学的这一观点后来招到了马克思的批判,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但就黑格尔强调现实,反对空论,无疑是正确地。马克思所批判的并不是这个。

哲学的定义

在 《小逻辑》$2节(后面我用“(小,$2)”的简写形式)中黑格尔给出了哲学的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我不是很清 楚“事物”的意思,我还是从体系的角度认为这里的“事物”是指扬弃在绝对精神内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经验。必须注意这里的“思维”的含义。在这个定义后面,黑 格尔立刻强调:

“不过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 中,思维成 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所以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同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 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这种区别又与这一事实相联系,即:基于思维、表现人性的意识内容,每每首先不借思想的形式以出现,而是作为情 感、直觉或表象等形式而出现。——这些形式必须与作为形式的思维本身区别开来。”

所谓概念式的认识,从知性的角度说,就是抽象掉具体的经验的质料性,从理性的角度说,概念还是具体的,是包含自己的否定于自身中的。或者说,“是以思想、范畴,或更准确的说,是以概念去代替表象”(小,$3)。

所谓表象,“我们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象”,“情绪、直观、印象等,就是这个内容所表现的诸形式”(小,$3)。

“意 识的真实内容,一经翻译为思想和概念的形式,反而更能保持其真相,甚且反而能更正确的认识”(小,$5)。这个翻译的过程就是反思,这里是“反复思索 (Nachdenken)”的意思。“反思”是黑格尔的一个重要概念,有很多意思,这是一个。这个反思的过程,就是前面提到的关于哲学对精神的整个过去的 扬弃的过程。黑格尔这里提出的这个观念,如他所说,是“一个旧信念”,我以为,他指的就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信念:

“惟有通过思维对于事物和在事物身上所知道的东西,才是事物中真正的真的东西;所以真正真的东西并不是在直接性中的事物,而是事物在提高到思维的形式、作为被思维的东西的时候。”(《逻辑学》“导言”p26,《逻辑学》以后简写为逻)

我之所以认为黑格尔说的这个信念是古希腊的,一是他说的“较早的形而上学”应该指古希腊的形而上学,他不加修饰的说道形而上学一般都指近代以来的形而上学;二是我自己的看法。

泰 勒斯(Thales)提出他著名的论点,万物源于水,的时候,至少隐含了这么一个假设,我们不应该把感官所接受到的杂乱变化的印象当作事物本身。从后来一 个又一个古希腊哲学家更详细的理论——我们关于泰勒斯的资料很少,且都是间接的——看来,作为事物本质的是被思维所把握住的,而且唯有思维可以把握住。这 就是黑格尔前面谈到的。

Digg!

4/01/2007

黑格尔小传(1)

Hegel
就 其破坏能力和严峻后果而言,罗伯斯庇尔可以和康德相匹敌;说到意志的狂放和抱负的远大,拿破仑则可和费希特并肩。但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和黑格尔同日而语的 人;确乎如此,因为法国的政治生活还没有造就出一个人物,像黑格尔那样坚定地继承了前辈的事业。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最充分地反映了欧洲十八、九世纪之交所发 生地根本变化。
——海涅
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摆脱德国庸人的习气。
——恩格斯
黑格尔和孔子不一样,他的生平相对他的思想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对于了解他的思想,知道他的生平还是有必要的。

少年时代;文科学校时期
1770 年8月27日,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出生在斯图加特(Stuttgart),家里人都叫他威廉(Wilhelm)。他的父亲Georg Ludwig(1733-1799),出生在图宾根(Tübingen)一个国家公务员和牧师的家庭,是符腾堡(Württemberg,德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公 国,首府是斯图加特)财政部门一个普通税务官员。母亲Maria Magdalena Louisa (1741-1783)出身斯图加特的一个富裕的家庭,公国最早的一些神学家、律师和高级官员都来自这个家庭。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足够的能力教育黑格 尔拉丁文的基础。他们于1769年9月29日结婚。黑格尔是他们的长子。
Hegel's mother and father

1777年,黑格尔进入文科学校。在黑格尔8岁时,他最敬爱的老师勒夫勒 (Löffler)送给他全本德文本莎士比亚全集。至于黑格尔少年时期看过没有,不得而知。但这个时期他爱不释手的是一部庸俗乏味的小说《索非游记,从默 墨尔到萨克森》,这是一部模仿英国家庭小说描写七年战争(1756-1763,又叫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时期东普鲁士市民生活的小说。黑格尔的这种平庸的 爱好也许就和咱看韩剧差不多吧,呵呵。在希腊作家中,黑格尔喜爱的有柏拉图(Plato)、苏格拉底(Socrates)、荷马(Homer)和亚理士多 德(Aristotle)。黑格尔醉心于希腊悲剧,欧里庇德斯(Euripides)和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年少的黑格尔甚至还以散文的形 式翻译了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ANTIGONE),大学时期又以诗歌形式重新翻译了一次。他读过希腊文的《新约》(NEW TESTAMENT)和荷马的《伊利亚特》(ILIAD)。在拉丁作家中,他喜欢的有Livius、西塞罗(Cicero)和Epictetus,他也翻 译了一些他们的作品。他喜欢的德国作品有歌德(Goethe)的《少年维特的烦恼》(WERTHER),席勒(Schiller)的《斐爱斯柯》 (FIESKO),莱辛(Lessing)的《拿单》(NATHAN),Klopstock的MESSIAS和Hippel的LEBENSLÄUFE。在 德国哲学家中,黑格尔研究了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的PHAEDON和沃尔夫(Wolf)的《逻辑》(LOGIC)。黑格尔还学习了希伯来文,英文,也许还有法文。Hegel's birth house in Stuttgart

黑格尔喜欢的游戏是象棋和纸牌。这个时期还染上了吸鼻烟的习惯。

1783年,在黑格尔13岁时,黑格尔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悲剧,他深爱的母亲去世了。

从1785 年6月26日到1787年1月7日,黑格尔的主要作品是持续了18个月的日记,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但是,更重要的是,黑格尔喜欢做笔记和摘录,它们 被记在活页上,然后按照经典作家、新闻、哲学论文、文化史、算术、几何、应用数学、物理学、道德规训、心理学等等归类,并按字母顺序排列。所有摘录都放在 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些文件夹将伴随哲学家一生。

除了被动的学习,黑格尔也有一些文章,如《论古代诗人的若干特征》,《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宗教》。黑格尔崇尚古典,对古代语言和古代诗人,更重要的是对古希腊思想,毕生倾慕不置。

Di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