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2006

终于搬了

Google正在把网络生活的各个部分都统一起来,大有当年MS一统桌面的架势,可怜的我已陷入了Google的众多产品不能自拔,一个帐号搞定大部分事情毕竟方便,所以把blog给搬过来了。有几篇以前用LaTex写的几篇技术性读书笔记,敝帚自珍,又重新贴在这儿了。

其实很早就在blogger注册了,当时还没被google收购,只是当时大陆访问不了在它上的博客主页,只好作罢。这次搬家顺便也把flickr链进来了,左下角的图片flash就是flickr的badge。

我的小屋


我的小屋, originally uploaded by leeward xie.

第一次用我的Canon A620的stitch功能,拍的不是很好。

这是租的小屋的一半空间,另一半是床,其间刚好放下我的脚。每次进这个小屋我就想起幺公家以前的一幅对联中的一句话:躲进小楼成一统。聊以自慰。小区在胡雪岩故居旁边。不远就是吴山和西湖。

10/20/2006

由黑格尔关于绝对理念的比喻说起

在这方面,绝对理念可以比做老人,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小孩也懂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黑格尔《小逻辑》)


用辩证法的模式,正题-反题-合题,来说明这段话,小孩代表概念,生活和世界代表客观存在,老人代表理念,小孩和生活构成一个正题和反题,老人将两者扬弃为自身的环节,构成一个合题。或者说绝对精神从直观概念开始,外化为客观世界,最后通过扬弃两者于自身从而完成自己。


在黑格尔这儿,世界就是绝对精神。世界从抽象的概念开始,经过外化为客观物质存在,最后回到自身,完成了的不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理念。这种一元论的观点和斯宾诺莎是类似的,关键的区别是在斯宾诺莎那儿,广延和观念是作为给定的两个东西出现的,两者相互独立,统一于上帝。所以在黑格尔看来固然可以说世界是上帝,但涵义大不一样。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黑格尔的主要问题是头脚倒置。这意思是说,还是用辩证法的模式,正题是物质,反题是思维,合题是实践。就是说,世界开始于物质,物质产生出了思维,它的对立面,能动的思维又通过物质的力量将自己的意志凝固在物质的东西上,也就是说实践将两者扬弃于自身而为环节。因此,在马克思这儿,世界是实践的。注意马克思的这段话: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认为,马克思在这儿主要是从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角度论述了实践。这不同于毛泽东在《实践论》完全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的论述。


关于辩证法,还有一句熟知的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不论前半部分,只论后半部分。世界从物质开始,走到其对立面,思维,最后完成于实践。这是从形式来说。作为时间上的世界,这个过程是不断反复进行的,就如毛泽东的《实践论》说的。换句话说,实践的世界立刻又成为思维的新的对立面,成为物质的世界(当然内容已经不同于第一次),并接着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所改造。。。至于这样的重复是不是就是发展,即世界有没有目的,如果有,是什么,能不能达到,如果没有,人类将何以自处等等。特别是就社会变革来说,我认为这是个重大的伦理问题,不论。



Digg!